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以疫情防控為重點,根據天津市防控指揮部第 29 號令的相關要求,我校組織全體學生“停課不停學”上好開學第一課,組織學生線上集中收看開學第一課《大自然在說話》。同學們紛紛表示,這堂以疫情拉開序幕的公開課告訴人類,疫情是一場危機,更是一場大考,抗擊疫情取得的成效,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;同時,也加深了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認識。
社會發展學院2019級社會學專業研究生 劉蕊:這堂思政課引發了我很多思考。在這次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中,也讓人們警醒,人與自然是共同體,唯有保護自然、順應規律才可以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,我們應時刻牢記,面對自然“槍響之后,沒有贏家”。這不僅僅是一堂課,更是對我們人生的引領。青年是在歷史傳承中每一個時代的接棒人,要勇于接過前任的擔子和責任,在逆境挑戰中頂天而立,在奮斗擔當中譜寫青春。
電氣電子工程學院2017級集成專業本科生 劉壯:習近平總書記說過,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,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,實現中國夢,廣大青年有義不容辭的責任。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“疫”,我們停課不停學,追趕不停歇,居家戰“疫”更要讓知識入腦入心,要心中銘記,我們在溫暖的家中學習、健身、下廚的每一分鐘,都有無數的英雄負重前行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,在祖國的危難關頭,要知行合一,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員;要勇于擔當,哪里需要哪里搬;要自覺遵守要求,不給防疫抗疫添亂。疫情面前,愿我等青年用個人的強國志、報國行奏響青春的擔當之歌。
藝術學院2017級產品設計專業本科生 王宇陽:面對災難,我們不得不慎重反思。先哲老子說得非常對:我們應該順應自然,適應自然。我們的黨和政府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理念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,正是對先哲老子順應自然觀點的繼承和發展。為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世界,我們國家也做了很大的努力,收效豐碩,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,我們才發現,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!我們要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,尤其是在我們的能力還不夠強的當代,倡導可持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。我們就應該尊重自然,保護自然,順應自然,為保護我們的家園,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共同體做出我們的貢獻。
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 谷斯淼:承載著人類美好愿望的2020年如約而至,但是隨著一場新冠肺炎席卷全國,大家才發現,大自然的報復已然展開。澳洲山火、菲律賓火山噴發、東非遭遇25年來最嚴重蝗災……短短的一個冬季,各種災害都在提醒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,作為自然的寄生者,我們反客為主,希望利用自然所蘊含的資源幫助人們更加長久的居住下去,在肆無忌憚的摧殘之下,自然的衰老加速了。而依靠著自然存活的人類,還會長久嗎?社交媒體上總是在說:“想要重啟2020。”對于今年所遭受到的磨難,難道我們真的不應該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么?人類為了自己的發展,過度消費大自然,工業廢氣,污水的排放,濫砍濫伐,任意捕殺野生動物,導致大氣污染,水污染,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,生物多樣性逐漸減少。大自然母親已經被人類傷害的千瘡百孔,而如今她用自己的方式宣泄著她的憤怒,她的痛苦,她想讓我們知道:“我不需要人類,人類需要我!”希望有那么一天,我們所有人,都能意識到,地球是不可取代的人類家園。只有保護它,愛護它,我們才能夠長久生存發展!
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2018級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 韓焱:今天有幸和同學們觀看了《大自然在說話》,聽著大自然對人類的控訴,真的是感慨萬千,別有一番感受涌上心頭。我們的大自然母親,她已經存活了45億年!久經滄桑的她,曾養育了包含人類在內的數億中生物。她將自己的一切調整到適合人類生存的程度,可大自然終究是有限的。如果人類不盡早改變與大自然的相處模式,她終將會把我們拋棄。保護大自然,就是在拯救我們自己,而作為大自然的兒女們,我們更應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保護她,呵護她,呼吁更多人投身于愛護我們的自然環境中。畢竟大自然不需要人類,人類需要大自然。
機械工程學院2019級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 王炎:這堂生態文明網絡課,使我為之震撼并自我反思。在火災、洪水、颶風、全球變暖、流行病面前,大自然的偉力告訴我們:“我不需要人類,人類需要我。”恩格斯曾說過,“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大自然的勝利,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,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。”今天,作為新時代大學生,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深入課堂深入頭腦——我們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量,也是建設“美麗中國”的主力軍。我是工科研究生,我一定在專業學習和實踐中堅持踐行生態文明理念,尊重自然,尊重科學,讓子孫后代擁有天藍、地綠、水清的美好家園。
語言文化學院2017級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 李曉亭:“我已經存在了億萬年,我養育過比你們大的多的物種,也曾讓比你們大的多的物種因饑餓而死亡……”是大自然母親的自述,我們不過是大自然的一批居住者。人類要常懷感恩之心。土地一直在為我們奉獻著,它就像是地球的皮膚,只有小小的一層,但是他被我們過度利用,過度開發,因為我們它只剩下了不及100年前一半的厚度。人類還要常懷敬畏之心。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生存之道。
電氣電子工程學院2018級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 曹晟:人很是渺小,因為任何一種自然災害、一場瘟疫病毒、甚至一點輻射都足以讓他喪失脆弱的生命。同時,人類又很是巨大,因為他們可以“生產”出多種自然災害、多場瘟疫病毒、甚至大量輻射來滿足他們壯大的發展!這就是以大自然為戰場,我與我們之間不斷對抗著的矛盾。第一次聽《大自然在說話》的我,轉變了以往看問題的角度,看到了她撼動天地的能力,也看到了她掌控生命的威嚴,作為依賴大自然的無數物種中的一員,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塵埃,只能附著在她的身上獲得滋養而無所作為,人與人類之間的矛盾,此時已經不算什么,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。因為,人類需要大自然,而大自然不需要人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