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理學院七彩課堂實踐團一行24人,前往河北獻縣、天津地區開展實踐調研和走訪學習。本次實踐活動圍繞科技助農等七個主題,旨在引導青年學生深入基層“學、講、研、踐”,在社會大課堂中觀社情察民情,增知識長才干。
院地攜手 合作共建
在河北獻縣,實踐團就院地合作事宜洽談交流并簽署共建協議。雙方將在文化傳播、知識科普、學生就業等多維度形成常態化合作機制,打造院地合作新模式。隨后,實踐團走進獻縣博物館、實事求是紀念館,近距離了解當代鄉村的發展脈絡,聆聽千年歷史。成員們駐足凝視、圍攏交流,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,描繪出我國鄉村建設的“立體畫像”。
校企共建 共創未來
在保定來福汽車照明集團,實踐團一行參觀企業生產車間和研發中心,感受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蝶變,觸摸新產業、新動能的發展脈搏。期間,實踐團開展訪企拓崗行動,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,精準對接就業需求,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,并就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達成初步意向,幫助實踐團成員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。
科技助農 鄉村振興
在河北樂壽鴨業有限責任公司、百興莊村養生菌基地,實踐團深入了解現代農業、畜牧業生產鏈條,沿著生產線邊走邊學,體悟科技力量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。走訪過程中,實踐團把鄉村作為學子實習鍛煉的新平臺,致力于讓新時代青年成為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。

抗戰薪火 代代傳承
實踐團赴獻縣馬本齋紀念館、天津市平津戰役紀念館、天津覺悟社紀念館、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。實踐團重溫了激情燃燒的烽火歲月,與革命先輩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,擔當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。

科技“童”行 科普育人
在河北獻縣淮鎮北街完全小學、天津市紀莊子社區,實踐團以實際行動,推動優質科普資源下沉基層,點亮青少年的科學夢想。活動過程中,實踐團采用“科普+”的宣講模式,結合器材演示,化身“發明家”,制作發電儀器,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。

“津”彩法治 青春行動
在天津市安華里社區、海逸長洲社區,實踐團采用“紅色+法治”的新模式為社區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普法課堂。實踐團帶領青少年用畫筆一點點勾勒,把對法律的尊崇與敬畏化作一幅幅精美的海報,用動人歌詞傳遞赤子之心,詮釋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,共建文明社會。
下一步,實踐團將繼續以專業所長賦能社會發展,以躬身奉獻厚植家國情懷,讓青春在為祖國、為人民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。